
新聞 > 古董辨?zhèn)?/a> > 古玩收藏背后的偽局



3月初,記者走訪了數(shù)名省內(nèi)知名的文博專家。
提起古玩造假,專家們一直認為,首先要分清仿古與作偽的異同。
所謂仿古,是指后代模仿前代的名品而仿制出來的品種。仿古的原因有二:一是為了學習前代和別家的長處,如宋代的定、汝、官、哥、鈞五大名窯,在當時便有其他的窯仿造,雖有精粗之分,但也能風行于世。二是慕古,即對古人的崇敬和欽佩。從古至今一直就有仿制古玩的風尚。
而偽作品一般出現(xiàn)在清末民初,即在原有古玩珍品基礎上進行重新加工,采取后加彩、后加年款、磨底、重組、作舊等方法,冒充真品。這種以追求純商業(yè)利潤為目的的偽造,早已脫離了仿古,就是作偽。
專家認為,仿古品與作偽品雖都不是真品,但在價值上相差很大。以一件明代萬歷年間仿制的宣德爐為例,其價值雖不如宣德爐真品,但仍有很大的收藏價值。而現(xiàn)代仿制的“宣德爐”,其價值當然大打折扣。
為了便于閱讀,記者特地將古玩收藏分為四大類,一一請專家加以評說,希望能給廣大收藏愛好者敲響警鐘。
瓷器作偽的手法多種多樣,讓廣大的收藏者防不勝防。一位已在收藏業(yè)內(nèi)浮沉十年的賈先生為記者詳細說了其中關節(jié)。為了收藏瓷器,他沒少“交學費”。根據(jù)老賈的經(jīng)歷以及省文物專家的分析,記者大體將瓷器作偽分了幾類。
1、新瓷老鋦老賈第一次上當,就是花高價買了這種贗品。當時經(jīng)驗尚少的老賈,在北市古玩市場上發(fā)現(xiàn)了一件青花瓷瓶,因確定瓶上的鋦子(用來連接器物的金屬兩腳釘)是元代的,便認為這個瓶子也是元代的。后來,找專家鑒定才知道是假的。
專家解析:把新制的瓷器打碎,用古代的鋦子將碎片連接在一起,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作偽手法。一般收藏者確定了鋦子的年代,就依此推斷瓷器的年代,上了仿制者的當。由于仿制容易,明代的鋦子現(xiàn)在市場上能賣到幾百元一個。
2、新瓷老底收藏瓷器的第四年,老賈與幾個朋友一起去農(nóng)村“搜寶”。當?shù)厝顺鍪玖艘患變荷嫌胸曈淇畹拇赏??!拔铱绰淇詈退未ㄖ莞G的非常相似,覺得比較有收藏價值,就買了下來?;貋砗蠛团笥炎屑氀芯坎虐l(fā)現(xiàn),碗底兒處有一圈膠,說明這個碗的底兒是粘上去的!”
專家解析:這種方法也比較常見,因為瓷器底上的印記落款很難仿制,所以一些仿制者從破損或者不具備很高經(jīng)濟價值的瓷器上將舊底切割下來,與仿制的瓷身拼接在一起,燒制成新的瓷器,再賣給經(jīng)驗不豐富者。
3、加彩“2003年,我從朋友手里買了一個清康熙時期的五彩人物紋瓶,因為清代人物圖案瓷器傳世量少,我硬是花了五位數(shù)的大價錢。去年,家里著急用錢拿到拍賣行,人家說是假的,人物是新畫的?!?/p>
專家解析:加彩這類手法中包括真胎假彩,即將無紋飾的古代素瓷加上彩繪,重新燒制而成;補損成新,即將古舊破碎的素瓷粘合成器,在裂合處填上硬彩花飾,以此掩蓋破損而成。但采用這種手法的并不太多,一是重新燒制時反而容易將瓷器燒壞,第二古舊的真品素瓷并不容易找到。
4、高仿真瓷據(jù)專家介紹,高科技手段被運用到文物造假上,能使作偽登峰造極、自成體系。比如,運用三維掃描技術,做出的東西和原物一模一樣,而硅橡膠翻模技術的運用,使仿品上的花紋與原物沒有任何差別。面對這樣的高仿真瓷器,即使有一定的鑒別能力,也很難分出真?zhèn)巍?/p>
古畫名作歷來是人們追捧的對象,也是進行藝術品投資的一個好項目,更是歷朝歷代造假作偽者的主要目標。魚龍混雜的書畫市場既是收藏愛好者淘寶的好地方,也是造假者的“天堂”。
張先生對古書畫有著濃厚的興趣,因為他走到哪兒都喜歡找找古書畫,一些愛好收藏的朋友給他取了個綽號“尋畫人”。據(jù)原故宮博物院院長支運亭介紹,張先生手里有上百幅比較珍貴的書畫,但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假的。
書畫作偽的方法基本可歸結(jié)兩大類:其一是完全作假,即運用勾、填、臨、摹等手段,多依名家原本,按其筆法、構(gòu)圖特點進行“創(chuàng)作”。此類方法因經(jīng)常露出作偽者的筆意風格,破綻較為明顯。但有些完全憑空臆造者,只是假借名人之名,不管其書畫風格如何,因為無法對證,反而容易騙人。其二是利用原畫本身作假。多采取挖、刮、改、添款印,或以拆配、割裂等手段將原作改頭換面,冒充名家作品牟利。這類作假的技術處理一般由裝裱、修復的藝匠高手與畫商或作偽畫師合作完成。有時真假相摻,讓人不易分辨。例如將通景條屏拆成單幅,手卷割成數(shù)段;或以大改小,雜湊冊頁等。此外,也有一些利用高科技手段如掃描,制作的假畫,雖不易辨別,但在市場上非常少見。
玉文化的形成和發(fā)展是中華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之一,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石之一。在中國人眼里,玉是與眾不同的,它已經(jīng)超越了單純分類學的范疇,而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寄托。造假者也正看中了這一點,打起了歪主意。
記者以打算入行學習經(jīng)驗為由,經(jīng)朋友介紹,來到了皇姑區(qū)的一個小院,見到了一位“造”古玉的高手。雖然他看起來也就三十多歲,可圈兒里人卻都叫他光叔。
據(jù)說光叔的“獨門秘笈”是作舊。在古董行里,作舊和做假是一回事,只是作舊的技術含量要大得多,光叔在這一行里之所以出名就是因為他專,活兒細。讓人走眼的概率大小是考察作舊能力高低的惟一標準。
“這是個是‘雛兒’,什么也不懂,您給說細點兒?!睅в浾邅淼男阆蚬馐褰忉屩?。光叔拿器桌上的一個佛頭給記者看:“咋樣?”“雕工出眾,頗有神韻,但一看就是新作出來的?!庇浾哒е懽?,照小樸教的對光叔說。光叔看來挺得意:“哦,眼力不錯,你再看看這個?!?/p>
“唐的?”“五代的?”“宋的吧?”……看記者發(fā)蒙,光叔的眼睛都亮了?!靶⊙绢^,和剛才的是一樣的,只是處理了一下。”接著,光叔講了“造”古玉的兩個主要方法,一個叫“包漿”,一個叫“沁”。
“包漿”可以用個通俗的例子來解釋。一把被常年累月使用的鋤頭木把,會形成一層光澤。這種光澤潤厚自然,和木柄渾然一體,溫滑如玉,這就是“包漿”?!鞍鼭{”短時間不可形成,也不是各種油漆、涂料能表現(xiàn)出來的。百十年的老桌子、老柜子、老椅子,凡是被經(jīng)常觸及、摩擦的部位,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包漿。新玉想要有包漿就要用人手不停的摸,至少要兩個月才能達到效果?!安徊m你說,剛才你看的佛頭我晚上睡覺都摟著。”光叔詭秘地說。
“沁”比較好理解。一些出土的東西,會在埋藏地下的歲月中形成沁。即土中的物質(zhì)(包括土中水分所含的物質(zhì))會逐漸沁滲到這些東西之中,而形成可辨認的痕跡。沁又分土沁、水沁、血沁(古墓中尸棺中或尸棺旁的器物特征)等。即便是沒有入土的器物,只要能夠上年代,也會出現(xiàn)自然環(huán)境留下的沁,這種沁不是高人是不能一眼看準的。仿造沁主要有烤舊和使用化學物質(zhì)兩種方法。例如把玉烤熟放入紅褐色的溶液中做假土沁,用火燒做假水沁等等。
據(jù)光叔說,識別玉的新舊一方面要看它制造時的刀工,另一方面就要看玉表面的受蝕情況,看玉色。近現(xiàn)代制造的玉器往往追求古玉效果,有時做得很像,但總是有區(qū)別。如果你得到了一件古玉,它的顏色同我們所知道的標準作品顏色不一樣,那就要認真分析這種顏色是我們所未知的古玉沁色,還是人工做舊,以此來判斷作品的新舊。
公元前21世紀,商周奴隸制社會,青銅禮器是貴族身份的象征。對于收藏界來說青銅器從來都是重中之重。收藏幾十件瓷器、木器、字畫的藏家并不少見,而收藏幾十件青銅器的人屈指可數(shù)。隨著人們對青銅器認知的深入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青銅器,有了市場,作假者便乘虛而入。
記者就這個問題采訪了青銅器收藏家黃德先生。黃先生根據(jù)自己多年的收藏經(jīng)歷,將青銅器作偽總結(jié)出四種方法:
鑲嵌法。將新做的青銅器用酸作舊,再用從老器物上刮下的老銹鑲嵌在銅器上,這種方式很能吸引那些光考慮老銹、不看器型的初級收藏者。鑲嵌老銹一般都選在口沿、紋飾、表皮等容易看到的部位。這種作舊的鑒別方法是,不要光看老銹,而要整體上去鑒別器物真?zhèn)?。而且,只要仔細把玩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銹會很不自然地脫落,所以比較好認別。
后刻花法。一件老的器物,上面沒有紋飾,后來刻上了花,雕刻細致入微。這種器物的鑒別方法是看凹槽里有沒有包漿和銹色,如果是新刻的,凹槽里的包漿肯定被破壞。另外,什么時期的紋飾應該有什么時期的器型,如商代的鼎,刻上戰(zhàn)國時期的紋飾,肯定是張冠李戴。
殘器湊整器。在市場上,器型古怪的東西一定要注意,有可能就是一些殘器拼湊在一起的。比如,用下半部分做成一個鬲;把盆子改成爵等。這種作偽的方法在市場上見得最多,因此在碰到奇特器型的東西時,買家一定要小心。
新胎貼老皮。做成一個新器物,用老皮根據(jù)真正器物的花紋刻出來,刻出和老青銅器一樣的東西貼到新器上去,做的大部分是高浮雕作品。這種器物就要看胎里銹色和外皮銹色是否一樣。專家建議:求寶應有平常心。
針對廣大收藏者應如何面對紛繁復雜的古玩市場,省文物專家建議,收藏者本身不應抱有僥幸心理,希望借收藏古玩一夜暴富,甚至總想揀個小便宜。收藏本是文雅之事,是為了養(yǎng)性,陶冶情操,而不能一味以贏利為目的,這樣也不符合收藏的規(guī)律。并且這種僥幸心理就是給作偽者提供可趁之機。

微信掃描,
以添加世家微信公眾號
獲取更多鑒定或收藏資訊
Copyright ?2005-2015 世家鑒藏 北京抱賢齋文化發(fā)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18057692號-1
鑒定咨詢電話: 010-65597260 65597261 13718700323傳真: 010-65597261
地址:北京市東城區(qū)東華門大街67號 郵編:100006
交易|修復|培訓|咨詢電話: 13681104461
世家新浪微博: chinajdsj
世家鑒藏工作時間:周日至周五(周六休息)8:30-18:00
鑒定郵箱: Chinajdsj@163.com